2019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于8月23日-26日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受东莞市外商投资促进中心委托,我会组织21家制造企业参展,以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类的产品为主。时下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电子用品如智能手机(vivo、oppo等厂商将携最新款手机亮相)、AR/VR虚拟现实、无人机、机器人、移动空调、环保洗衣机、自动炒菜机、扫地机等。方便、快捷、智能的未来生活方式,在现场均可体验!东莞展区以整体形象展示,展示主题“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展示“东莞制造”品牌标识。展会取得圆满成功,感谢投促中心对我会信任,感谢各企业对我会工作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本届博览会规格层次、国际化程度以及展会品质进一步提升。
广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通报了2019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27届广州博览会最新成果。记者了解到,本届博览会为期四天,规格层次、国际化程度以及展会品质进一步提升,入场观众更是超过20万人次。
92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创历史新高
据了解,本届博览会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展区、国内省市展区3个综合展区,以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等专业展区,展览面积近16万平方米,展位数约8000个,参展企业超过3500家。
发布会通报,博览会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区就吸引了92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参展国家和地区数量创历史新高,彰显境外企业对借助博览会平台拓展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其中,亚洲48个国家和地区中,有41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占亚洲国家和地区数量的85%,占参展国家和地区数量的44.6%,充分反映了广东和广州在“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枢纽地位。
本届博览会在交流合作方面成果丰硕。记者了解到,入场观众超过20万人次,其中专业采购商约5万人,参展企业反映交易情况良好。参展商挪威莱恩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与广州博舸贸易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金额高达7500万欧元(约合6亿元人民币);新西兰收获了1000万元的订单。不仅广东企业有收获,不少省外企业和境外企业也通过博览会平台寻找合作伙伴。
论坛
七位院士为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
本届博览会主题论坛积极探索粤港澳共同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新模式,主线是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区。出席论坛的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林建岳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通过香港连接大湾区的交通网路,进入全球的运输系统。此外,作为境外经贸合作区关键的角色,香港能够推动沿线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加快经济增长步伐。
同时,论坛也凝聚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多位来自政府、工商界、学术机构等嘉宾围绕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水平和高质量合作发展等议题进行探讨交流。与会嘉宾在交流中推进相互认识、理解、互信,成功打造为广东扩大对外开放的国际合作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论坛首设院士分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俄罗斯工程院、加拿大工程院的7位院士,从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出发,探讨如何凝聚科技创新力量,加强产学研合作,并评析了大湾区创新方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认为,活跃在大湾区的诸多企业,形成了庞大的市场力量,促进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指出,大湾区在取得经济增长突破的同时,有条件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发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注
“跳动”的数据表明广东扶贫深入人心
8月23日,在博览会举办期间,以“攻坚克难,决战决胜”为主题的广东省脱贫攻坚成果展也拉开帷幕。“广东脱贫攻坚展通过海丝博览会的的平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铺设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脱贫攻坚之路,构建起扶贫展示大平台。”市协作办副主任廖育勋出席新闻发布会时介绍,该展区面积达10000平方米,重点打造了广东脱贫攻坚图片展、广东脱贫攻坚实物展、消费扶贫线下体验区共三个展示区,推动被帮扶地区开拓海外市场。
他还指出,新快报利用新媒体平台连续几天时间开展了四场直播,浏览量超过九十万人次,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为构建扶贫宣传大体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据了解,作为博览会重要的媒体传播平台,新快报此次派出直播团队,每一场直播均安排精兵强将驻场。17.7万人次、19万人次、22.3万人次、33万人次……两天4场直播,阅读量数据节节跳动,并在广东脱贫攻坚成果展的这场直播达到高峰,33万人次在线观看,再次说明了广东扶贫项目深入人心。
●最美扶贫人
他们才是最强“代言人”
在广东省脱贫攻坚成果展现场,恨不得将好东西全部打包带回家的市民可能不知道,站在他们面前,守着摊位卖力“吆喝”、为扶贫产品“代言”的,很多都是帮扶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扶贫人。
“这是来自贵州黔南州的‘布依妹妹’,她为家乡人脱贫致富做了不少贡献。”在黔南展区,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黔南组产业部部长刘正军不停地向观众推介来自都匀的特产。他口中的“布依妹妹”、身着漂亮民族服饰的王国叶告诉新快报记者,她的家乡有2800多亩茶园,但村里没有加工厂,由于偏僻山区交通不便,过去到村里收购茶青的人不多,茶青销路、茶农收入不稳定。
“看到一些茶山没人管理,我觉得太可惜了。”她父母也在家种茶,为帮助父母和乡亲打开市场,她在村里建起了加工厂,还带着四处奔走拓宽销路。在她的带动下,贫困户和村民与其“结盟”,抱团发展,实现了增收脱贫。
在深圳展区,深圳市驻汕尾市陆河县北中村第一书记刘永刚,向市民介绍北中村的特色时如数家珍。上一秒钟,他还在推介扶贫产业的沉香系列产品,下一秒钟,他又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北中村建设“红色村”发展起来的红色文化旅游,“我们村还有一条广东最长的彩虹滑梯,全长128米,有机会一定要来体验一下!”